職 業: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
等 級:國家職業資格三級
卷冊二:專業能力
一、簡答題(本題共2題•每小題15分,共30分)
1、
答:行為錨定等級評價法也稱行為定位法、行為決 定性等級量表法或行為定位等級法。這一方法是 關鍵事件法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。其優點和不足 如下。(1分)
優點:
(1) 對員工績效的考量更加精確。(2分)
(2) 績效考評標準更加明確。(2分)
(3) 具有良好的反饋功能。(2分)
(4) 具有良好的連貫性和較高的信度。(2分)
(5) 考評維度清晰,各績效要素相對獨立性強,有利 于綜合評價判斷。(2分)
不足:
(1) 設計和實施的費用高。(2分)
(2) 費時費力。(2分)
2、
答:員工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,一個完整的員工溝 通,總是包括信息的發出者、信息、溝通渠道、信息的 接受者等要素。員工溝通的具體程序如下:(1分〉
(1) 形成概念。進行信息溝通的第一步是信息發送者 想要傳輸什么信息,即形成、確定概念或思想。(2分)
(2) 選擇與確定信息傳輸的語言、方法和時機。根 據欲要傳輸信息的內容,選擇與確定信息傳輸的語 言、方法和時機。(2分)
二、計算題(本題1題,共20分。先根據題意進行計 算,然后進行必要分析,只有計算結果沒有計算過程不得分)
(1)
(每一天的排班正確,得1分)
(2)全年工作日=365 —11(法定節假日)= 354(天) (2分)
實行五班輪休制,全年輪班執行周期數= 354天+ 10天= 35. 4(次)(2分)
每一個輪班周期,需要工作2個早班、2個中班、2 個夜班、2個副班。其中早、中、夜班的工作時間為 8小時,剔除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,實際工作時間 為7小時,副班的工作時間為6小時。所以,每個 輪班周期工作工時= (2X7) +(2X7)+ (2X7) + (2X6) = 54(工時)(2分)
全年制度工作工時=全年輪班執行周期數X每個 周期工作工時= 35. 4X54 = 1911. 6(工時)(2分) 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的規定,員工年制 度工作工時為2000.小時,實行“五班輪休制”的年 制度工作工時為1911. 6工時,完全符合法律規 定,是合法的。(2分)
三、綜合分析題(本題共3題,第1小題18分,第2小 題16分,第3小題16分,共50分)
1.
答:一般來說,行業定員標準包含以下內容:
(1)企業管理體制以及機構設置的基本要求和規 范,按照不同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,提出年實物勞 動生產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的原則要求,規定出編 制總額以及各類人員員額控制幅度。(2分)
(2) 根據不同生產類型和生產環境、條件,提出不同 規模企業各類人員比例控制幅度。(2分)
(3) 規定各類人員劃分的方法和標準。(2分)
(4) 對本標準涉及的新術語給出確切定義。(2分)
(5) 企業各工種、崗位的劃分,其名稱、代號、工作程 序、范圍、職責和要求。(2分)
(6) 各工種、工序的工藝流程及作業要求。(2分)
(7) 采用的典型設備與技術條件。(2分)
(8) 用人的數量與質量要求。(2分)
(9) 人員任職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(等級)。(2分) 2APuo)
答:培訓項目計劃直接來源于培訓需求,本案例中, 人力資源部必須根據公司員工實際情況,進行培訓 需求分析,獲取真實可靠的培訓需求,才能制定出 詳細的培訓計劃。(1分)
一份完整的培訓項目計劃,應包含以下內容:
(1)培訓目的:說明員工為什么要進行培訓。(1分)
( 2 )培訓目標:解決員工培訓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 (根據培訓目的,結合培訓資源配置的情況,將培訓 目的具體化、數量化、指標化和標準化)。(2分)
(3) 受訓人員和內容:明確培訓誰、培訓什么。(1分)
(4) 培訓范圍:包含四個培訓層次,即個人、基層、部 門、企業。(1分)
(5) 培訓規模:培訓規模受人數、場地、培訓性質、工 具及費用等的影響。(2分)
(6) 培訓時間:時間安排受培訓范圍、對象、內容、方 式、費用及其他與培訓有關的因素影響。(2分)
(7) 培訓地點:學員接受培訓的所在地區和培訓場 所。(1分)
(8) 培訓費用:即培訓成本,指企業在員工培訓過程 中所發生的一切費用,包括直接培訓成本(在組織 實施過程中培訓者與受訓人員的一切費用總和)和 間接培訓成本(在組織實施過程之外企業所支付的 一切費用總和)。(2分)
(9) 培訓方法:包括講授法、視聽技術法、討論法、案 例研究、角色扮演、網絡培訓、自學等方法。(2分)
(10) 培訓師:應根據培訓項目和要求,充分、全面地 考慮培訓師的選拔和任用問題。(1分)
3. ( P325 )
答:(1)本案例中,人力資源部已經確定了崗位的 22項評價指標,接下來需要從該航空地面服務公司 的實際情況出發,制定出崗位評價指標的量化標準。崗位評價指標的計量標準通常由計分、權重和 (ax)。(1分)
誤差調整等三項基礎標準組成。(3分)
(2)在崗位評價中,對評價指標的計分標準的制定,可 以采用單一計分和多種綜合計分兩類標準。(3分)
①單一指標計分標準可以采用自然數法和系數法。
自然數法計分可以是每個評定等級只設定一個自 然數,也可以是每個評定等級有多個自然數可供選 擇。多個6然數的選擇可以是百分制,也可以是采 用非百分數的組距式的分組法。(1分)
系數法計分又可分為函數法和常數法兩種。函數 法是借用模糊數學中隸屬度函數的概念,按評價指 標分級標準進行計分;常數法是在評價要素分值 (x)之前設定常數(a),將其乘積作為評定結果②多種要素綜合計分標準的制定方法,是其測評尺 度建立等距水平或假設具有等距水平基礎之上。 具體包括:簡單相加法、系數相乘法、連乘積法和百 分比系數法。(2分)
簡單相加法是將單一要素指標的自然數分值相加計分的方法。(1分)
系數相乘法是將單一要素指標的系數與指派的分 值相乘,然后合計出總分的方法。(1分)
連乘積法是在單一要素指標計分的基礎上,將各個 要素指標分值相乘之后,最后得出總分。(1分) 百分比系數法是從系數法中派生出來的一種計分 方法,它以百分數分別表示評價要素的總體結構以 及每一個指標的分值。(1分)
(3) 信息傳輸。通過選擇并確定的傳輸方式、時機 實施信息的傳輸,即發送信息。(2分)
(4) 信息接收。信息發出者將信息借助一定的信息 傳輸手段、利用一定的信息傳輸方式傳送給信息接 收者。(2分)
(5) 信息說明、解釋。信息傳輸過程中形成或建立 信息說明或解釋機制,使信息接收者正確理解與認 識信息的含義。(2分)
(6〉信息利用。信息接收者利用信息以實現信息發 送者傳輸信息的目的。(2分)
(7)反饋。根據傳輸信息的性質,以及信息傳輸所要實現的目的,信息傳輸者選擇與確定信息反饋形 式及反饋渠道。(2分)
更多人力資源信息,敬請關注中公教育人力資源考證網。
中公教育人力資源師全國考試自助群(QQ群號:7746492445)點此一鍵加群
同全國考友一起加油,中公人力資源師考證網,助你考試成功。